查看原文
其他

【百科之友】刘李胜 ▍瓦努阿图沙画 ▍“非遗”【总第十期】

刘李胜 百科诗派 2020-09-09

 

 

因为要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推荐几个“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我提名瓦努阿图人的沙画。

我已经厌倦了文明人

纸板上的做派——

技能之枝的果实,酸腐和包装。

而大自然和人类的一切

在这些岛屿之国迁徙,

迎接黎明到来时的更新。

 

在这个年轻的王国的中北部,

我无论走到哪里,

海滩上,火山口边沿,

泥土和陶土地上,

都可看到几乎赤裸身体的

土著人用一根棍子般结实的

手指在上面画着。

你看,佝偻的老者,

肌肉隆起的男子,和

肤色黝黑的少女,

他们坐着或蹲在那里,

低着头,一口气,

一直不停地画下去,

直至一幅作品完成。

 

你看,那副海龟图,

它的头和四肢宽大,肥厚,

仿佛从海面爬到滩岸,

晒足太阳,

悠闲地返回栖息地,

它沿着沙沟的路径,

在阳光下显摆。

它也许在寻找它的家族,

时而猛然抓住食物,

仿佛作者述说自己身世一般。

 

你看,那画中独木舟的线条,

飘荡在蔚蓝色的海洋里,

满盛晨歌和贝壳,

朝无中心的完美边际驶去,

那里没有人际能量

和载重吨位,

也没有掉下测量高度的沙袋。

这就是他们的火车、轮船和飞机,

最实用且熟悉的工具,

远古的美拉尼亚祖先乘坐它

从东南亚经过印度尼西亚而来。

 

再看,那少女的脸谱图,

脸庞圆润,标志的美人,

五官全部用线条表现,

比例尺寸极为精当,和谐,

作者可能是天生的几何学家。

我猜测她在述说她的心思,

可她心怀的爱情

与我的欣赏有什么关系吗?

我能偷尝她痛苦的浆果吗?

 

再看他们复杂的家族谱系图,

让文明人羞愧:忘了祖先。

可他们记忆犹新,

一团团脉络,一个个分支,

外人是看不懂的,只有他们有解。

这画面挥舞着命运之神的魔杖,

操纵着风的走向,

并驱散不确定的阴云,

让人们知道他们的继承和分封,

属于他们的领地。

在这一刻里,他们与人类无关。

  

啊,那谜一般的宇宙系统图,

让我吃惊得直挠后脑勺。

每一个局部是一个独立天体,

太阳、月亮、众星,

大山、海洋、河流,

树和人、鸟,万物,

神圣且神秘,

他们知道他们在其中的位置,

听命于这种服从,

虔诚而快乐地在这片土地上塑造自己。

 

到近处,我看了半天,

这幅耕作图里,

劳动的男人体型彪悍,腿根粗大,

仿佛能闻到汗腺发出强烈的异味,

鼓胀的血管蜿蜒蠕动,

像星罗棋布的岛屿在背部扩张。

他在劳作中歌唱,在舞蹈中劳作,

虽然苦斗十年,心却日益丰满,

纵然牙齿发黑,头发枯萎。

 

看看吧,这就是他们的世界,

椰子树在海风里弯成九十度,

芳香流丽的小鹿,天空鸣叫的海鸥,

破碎的太阳在稀疏的枝叶间升起,

又以完整的火球般跌落,

给海面撒下

红色猎豹不断闪烁的斑点。

所有的地面,保留极精致的东西,

头脑的风暴,祖传的驱魔法,

即使孩子也能在几分钟内烧烤海产物。

 

我曾一度醒来

发现自己身上盖着沙被,

点缀着白色浪花,

四面只有风和彩蝶的墙,

身旁的海水就是食物储藏室,

我只能吞咽负氧离子,

小鸟的粪便落在我的唇舌,

热带水果砸深我的眼窝。

一大队绿色甲虫

在远方狮子的凝视下迁徙,

只有星和月一如既往在夜空里

深情地望着大海。

 

这时,殷晓媛通知我写一首

非物质文化遗产诗作,

天已亮,我才如梦初醒,

知道瓦努阿图沙画2005年时

已获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可。

这时,我担心增加:

旅游人多了,它还是伊甸园吗!

 

 


沙画:舒伯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之:瓦努阿图沙画(Vanuatu Sand Drawings)


时间: 2008  

地区: 亚太    

国别: 瓦努阿图


瓦努阿图是1980年获得独立的共和国,位于西南太平洋。其国土由13个大岛和70个小岛构成的Y字型的岛屿链,所辖水域约8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主要是密林覆盖的山地。这里风和日丽,风景宜人,被称为上帝遗落在太平洋岛上的天堂。

据考证,瓦努阿图人的祖先是约公元前三千年前从东南亚经过印度尼西亚迁移而来。现有人口约20万,98%为瓦努阿图人,属美拉尼西亚人种。独立后的宪法规定,瓦努阿图所有土地属土著美拉尼西亚人及其后裔所有。这里民风纯朴,善良的土著美拉尼西亚人,通常以家族和部落为单位,分散定居在各个岛屿上,他们说着115种不同的方言。每户都有一块祖传或酋长分配的土地,世代在这块人间伊甸园中,过着亚当夏娃式的生活,"吃饭一棵树,穿衣一块布"。

沙画是瓦努阿图土著人祖辈传下来的“绝活”。在露天的沙地(沙滩)、撒满火山灰或泥土的地面上,艺术家用一只手指直接勾画出的各种图形。沙画的题材,多源于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景物,如海龟、独木舟、人的脸谱等即兴描绘。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几何图形,不仅构图相当精确,而且所有线段几乎全是对称的。更让人惊异的是,最熟练的土著艺术家竟可从始至终用手指一笔画成整幅的沙画。然而,沙画暴露在露天里,很难长期保留。

大多数沙画,可以用作艺术作品解读,或讲故事,可作为了解某些秘密群体的密码,可以作为拥有一块土地的证明,或是一种具有某种魔法的诅咒,也可能仅是为传达某种信息或是沉思的即兴之作。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沙画已经不只是一种传统"图画",而且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歌曲、故事和知识交织成的精密之网。沙画艺术家不仅需要精通绘画,而且要了解它们的含义,能够向观众讲述。

沙画也用作记载遗赠的财产记录,并且传送仪式和神话知识,及大量口头的关于本地历史、技艺、人文的各种信息。例如,当地宇宙学,系统亲戚关系,科学现象,歌曲联唱,技术耕作,建筑和工艺设计,及舞蹈艺术图案等。

瓦努阿图沙画,最初作为一种不同部落间的交流工具而出现。以其北部的一些岛屿居多,尤其是在安布里姆岛、庞特科特岛和马勒库拉岛,大约有80多种语言。例如,在安布里姆岛上,沙画的图案就发现有180种。那里的原始部落艺术家手指绘出的沙画,已成为一道著名的世界旅游景观。

今天,瓦努阿图沙画传统在瓦努阿图中部岛的不同社区中依然幸存着。沙画中的一些普通的图案,已被广泛采用于该国发行的邮票、钱币和作为瓦努纳图国家标志的宣传品上。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瓦努阿图沙画宣布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刘李胜整理)


左:首尔街道;右:华沙的波兰银行 


刘李胜

著名经济学家和国家智库专家,金融与管理学教授及导师,经济学博士后及哲学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国防大学、南开大学等,著有50多部学术专著和10多部译著,跨越哲学、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当代前沿科学、文学等领域。已由东方出版社出版《洞穴之光》诗歌选集。


延伸阅读:

【百科之友】刘李胜 ▍A拉格朗日 ╳ B蔓叶线 ▍“数学之左右互搏”【总第八期】

【百科之友】刘李胜 ▍达斯•维达(《星球大战》) ▍“银幕大反派”【总第七期】

【百科之友】刘李胜 ▍赫罗图之魅 ▍中外诗人同写“天文学”[总第六期]

【百科之友】哲学和经济学博士这样看世界 ▍《洞穴之光》(组诗)

【百科之友】秋后,是时候恶补经济学了 ▍《资本的神话》(组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